展覽地點:河南博物院主展館四樓14廳
展覽時間:常設展覽
主辦單位:河南博物院
前 言
明清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商業的繁榮,直接影響和推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明清皇室設立了專門的制造管理機構,如明代的內廷作坊,清代的造辦處,并在景德鎮專設御窯廠。全國的能工巧匠薈萃于此,生產出大量質地精良、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如用料考究、裝飾典雅的漆器;雕琢細膩、玲瓏剔透的玉器;華貴雍容、富麗堂皇的琺瑯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牙雕;溫潤如玉、彩釉絢爛的瓷器等。這些器物大部分供朝廷和皇室支配享用,是皇權的象征和身份的體現,保存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審美情趣和美學鑒賞價值,顯示了古代匠師非凡的智慧和驚世技藝。
第一單元:漆器
明清時期,漆器工藝的發展達到頂峰。此時漆器用料考究,工藝繁縟,裝飾富麗典雅。雕漆、填漆、鑲嵌、彩繪、金漆等多種技法的運用,顯示出獨特的漆藝神韻。
第一部分展廳實景
雕漆云龍戲珠圓盒(清代)
雕漆桃形盒(清代)
第二單元:玩賞玉
明清時期,玉石原料充足,玩賞陳設類玉器的制作工藝水平達到極致,集陰線、陽線、平凸、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技法雕琢成各式動物、植物和其他器物造型,質地細膩,光澤瑩潤,有精巧玲瓏之美,令人愛不釋手。
玩賞玉展示
玉觀音(清代)
第三單元:牙雕
明清兩代,中國牙雕工藝經歷了六七千年的發展,日臻成熟而達于鼎盛。明代牙雕以人物肖像見長,清代則以陳設品和文房用品為佳。乾隆以后流行刻縷染色象牙雕件,多采用寫實手法,造型力求生動逼真。
象牙蘿卜(清代)
象牙白菜(清代)
第四單元:琺瑯器
琺瑯器在元代由西亞傳入中國,經明宣德、景泰兩朝的努力,工藝突飛猛進。其以金屬為胎,施琺瑯釉焙燒而成,因工藝技法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透明琺瑯和畫琺瑯數種。器物色調鮮艷,格調秀雅。
琺瑯鑲玉葫蘆 (清代)
掐絲琺瑯龜形熏爐(清代)
第五單元:瓷器
明清時期是中國陶瓷藝術的高峰。彩瓷的巨大發展是主要特點。它不僅運用了青、白瓷胎釉燒制工藝的全部優秀成果,而且借鑒了自西漢以來發展的低溫色釉,在宋元制瓷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又有突破和創新,燒造出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色彩斑斕的瓷藝珍品,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
第五部分展廳實景
青花梵文蓮瓣洗 (明)
黃釉粉彩云龍紋豆(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