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3年12月,河南博物院被批準為第四批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這對于未來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青年人才特別是創新型優秀人才,促進單位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科技研發活動有著積極的意義。
??
【河南博物院簡介】
河南博物院始創于1927年,是中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前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博物館,是目前中原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為一體?,F為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全供事業單位。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包括廣場、序幕大廳、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陳列館、文物庫房、多功能廳、學術報告廳、電教樓、觀眾餐飲茶座、觀眾休息廳、貴賓接待室、紀念品商場、計算機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圖書資料館和培訓服務樓等現代化的服務設施。
河南博物院現有高級職稱42人,其中3人為二級專業技術崗位。中級職稱60人,初級職稱33人。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3人,碩士研究生學位18人。河南博物院下設主要業務研究機構有研究部、陳列部、藏品管理部、信息管理處、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圖書資料部、社會教育服務部等。研究部為本院科研管理部門,負責院科研申報、管理及評獎,專家及業務人員管理,人才培養及管理,院期刊及圖書類編輯及出版等。藏品管理部為館藏文物收藏及文物鑒定部門。陳列部主要進行文物陳展設計及研究。信息管理處負責全院網絡信息化管理,包括河南博物院網站建設及維護、辦公自動化系統維護、文物軟件開發等。圖書資料室負責本院專業圖書、文字及音像資料的分類、管理等。社會教育服務部負責本院陳展的講解、志愿者講解培訓及對外宣傳等。文物保護中心主要從事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
河南博物院重視加強自身科研隊伍建設同時,積極與國內大專院校合作,目前為北京大學歷史文博院、北京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多家高??蒲袑嶒灱皩嵙暬?。雙方在藏品、文保、陳展、考古及博物館學等方面均開展研究合作項目。同時作為公益性機構,河南博物院立足國民終身教育,發揮自身社會教育宣傳優勢,被評為全省和全國教育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全國婦聯等部門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
近年來,本院工作重點在于明確把握發展文博事業在傳承中原歷史文化、提高公眾素質、建設文化強省、展示區域形象、推動中原歷史文化傳承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本館文物資源和科研技術優勢,加強博物館學理論研究、文物考古研究、文物保護與修復、文物展示及文物鑒定方面研究。一方面依托本院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和優秀青年組成的學術梯隊,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快中青年學術骨干的成長;建立和完善科研隊伍,培養承擔大項目的創新團隊。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特點,加大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及考古學研究,積極引進相關高級人才。加強院內外學術交流,鼓勵和支持專業人員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和會議。加強國際交流,拓展社會渠道,豐富合作內容。有意識地與國外或境外的學術機構建立穩固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合作。
近五年內,我院將科研重點傾向于國內外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原地區歷史文物考古研究,金屬、陶瓷及紙質文物保護技術等三項。
國內外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研究:河南博物院作為河南省最大的博物館,加強與省內和國內外博物館合作。博物館行業學術組織——河南省博物館學會秘書處下設河南博物院。通過學會組織管理,河南博物院每年組織全省及國內博物館行業人員培訓,開辦學術講座,進行業務指導。并通過項目進行科研合作。此外利用博物館資源平臺,加強與國內兄弟館所的交流與合作。多年來,組織《龍之國度——來自河南博物院動物藝術珍寶展》《中國屋檐下——來自河南博物院的古代建筑展》等20多個展覽在國外和港澳臺地區展出,受到海內外觀眾的廣泛贊譽,增強中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此外注重加強與國際博物館同行合作。河南博物院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安全委員會(ICOM-ICMS)執委,中國博物館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近期與西班牙達利博物館簽訂項目、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等簽訂合作書,促進館所在社會服務、陳列策劃、文物保護、學術研究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中原地區歷史文物考古研究:河南博物院薈萃了全省文物精華,院藏文物達13萬多件,尤其在史前文物、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刻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這些文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風貌。河南博物院先后出版了《河南博物院精品與陳列》《新鄭鄭公大墓》《河南古代陶塑藝術》《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等學術專著50多部,多項論文和專著獲獎。
文物保護與修復:河南博物院文物保護技術研究中心,是從事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中心下設:文物保護研究室、文物保護實驗室、紙質文物保護研究室、影像信息研究室等。中心配備多種現代化的分析儀器,能夠滿足有機和無機質地文物保護和研究的需求。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了可移動文物保護技術、壁畫的揭取和保護、古字畫、紙本、絹本文物的揭取、修補、全色技術,紡織品的保護等多個學科方向,是省級重點金屬文物保護科研基地,中心具有國家級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國家級可移動文物修復一級資質。 中心主持承擔我院和省級科技攻關項目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獎勵。在國內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北京大學、西安文保中心等單位進行合作,承擔大型保護修復項目。在國際上與意大利、日本、法國等國家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使我們在新技術和新材料應用上達到國際水平。
院里將專項撥款,對承擔課題人員采用重點支持、定期考核、動態管理、擇優汰劣的管理辦法,以五年為考核期,對未能完成目標的人員將取消培養資格。
【科研環境】
本院每年投入科研資金200萬,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可滿足相關科研研究。在設施方面有獨立的辦公樓、圖書資料樓、電教樓、展覽館等建筑群。辦公樓建筑面積5672㎡,電教樓建筑面積5753㎡,圖書資料樓建筑面積1412㎡,展覽館建筑面積21624㎡等。有獨立的文物保護研究室和實驗室、影像信息研究室等,配備多種現代化分析儀器,能夠滿足有機和無機質地文物保護和研究的需求。擁有多臺windows、linux網絡服務器,有獨立的網站域名,辦公系統全部實現網絡化。圖書資料樓收藏文物考古及博物館學圖書7萬多冊,文物底片4萬多張、拓片4千多張、音像資料等1萬多份。擁有自己的文物考古類期刊《中原文物》,現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社科核心期刊。
本院可提供有公寓樓、設有后勤產業處,并有相應的資金能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較好的科研條件和必要的生活條件。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住房、日常經費及其他后勤保障嚴格按照國家及省級博士后工作管理相關政策執行辦理。
【聯系方式】
河南博物院
電話:0371-63511062??? 傳真:0371-63850860
Email:ovid2010@sina.com
郵編:450002
通訊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8號河南博物院